找到相关内容142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人涅槃之后的境界怎么样?

    还不是完全究竟的涅槃。但是能证入有余依境界,就不会因身苦而引起忧愁烦恼等心苦,在证入法性时,也能即身体到不生不灭的法味。在世界各地,包括西藏甚至我们台湾,证得有余依涅槃的人还是有的。我现在举出两位已...

    星云法师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08235395021.html
  • 论晋水净源与北宋的华严中兴

    所撰也。然其间所释序文,及诸观义,虽尽乎善,而未尽乎美。于是举要治繁,选言发行,探清凉之疏旨,索演义之钞辞,补其偏善之功,成其具美之绩,故命题曰《疏钞补解》焉。古人有言,不截盘根,无以其利器;不...

    陈永革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1095062.html
  •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学

    ,“时时向行住坐卧处看,读书史处、修仁义礼智信处、侍奉尊长处、提诲学者处、吃粥吃饭处,与之厮崖。忽然打失布袋,夫复何言。”他的宰相弟子李邴参学有,认为为“著衣吃饭,抱子弄孙,色色仍旧”,结果“既亡...

    刘立夫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295193.html
  • 利生法师:《有神论与无神论》

    上帝或神作为中心,所以,当置身于其心中第一位,感到自身肉体的卑微和毫不足道,而向“上帝”升腾的诱惑力使人不自觉得体验到一种对至高无上的超存在的精神向往。而在宇宙的一切精神与事物,造成了神秘、崇高的...

    利生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4695615.html
  • 《浮山志》第三章 第二节 碑刻

    卜窀穸于金谷之麓,时蒙杖人即以华严一席属予担荷。于今应遵天界本师之命,嗣外王父于浮渡。予愿中有二大事:一者浮志未修,一者藏阁未建。子行,乘予愿力,经始营之,以子之功行。”   山师来华严,九阅春秋...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595784.html
  • 法相唯识学

    中土佛教各家学说不一,之于佛典经论,也异说纷纭,使人“莫知适从”,特别是他对当时流行的摄论和地论两个学派关于佛性的不同说法而感到迷惑。为此,他历经千辛万苦,赴印度取经。他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行程...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795791.html
  • 北传佛教与中国素食文化:林伯谦

    年事,此可知也。宋朝因之,临时限日云。 [56]   《事物纪原》所谓「断屠」,只针对处决人犯而言,可以确信它乃前承隋文帝诏书中「有生之类,悉不得杀」的精神而来,因此断屠之制自不始于唐高祖。   ...

    林伯谦

    北传佛教|中国素食文化|林伯谦

    http://www.fjdh.cn/bnznews/2014/03/152033325625.html